刚入行的造价小白是不是总被这些问题困扰:定额条文看不懂、清单计价规则记不住、算量软件操作摸不着头脑?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教材买了一堆,却不知道从哪本开始学起?作为一名带过30+新人的造价工程师,今天荆州优路教育要把压箱底的教材选择攻略和学习方法分享给你,帮你少走三年弯路。这篇文章会告诉你:不同阶段该用什么教材、哪些是行业公认的"圣经级"参考书、如何把教材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,看完记得收藏,绝对比你花几千块报培训班有用!
荆州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新手必看:造价员核心教材清单(按学习阶段排序)
1. 入门阶段: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
很多人一开始就抱着厚厚的定额啃,结果越学越懵。正确的入门姿势是先搞懂基本概念。推荐三本"扫盲神书":
《工程造价基础理论》(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):这本书把工程造价的基本原理、构成要素讲得像说故事一样明白,第三章"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"一定要精读,我当年把这章的思维导图贴在书桌前,三个月没撕下来。
《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》(东南大学出版社):造价员的眼睛就是看图纸,这本书的优点是每个构造节点都有三维立体图,比纯文字好懂10倍。建议配合工地现场照片对照学习,比如看到梁的配筋图,就去工地看看真实的梁是怎么绑扎钢筋的。
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》GB50500(较新版):别被"规范"两个字吓跑,前两章的术语解释和基本规定是入门关键。记住,清单规范是所有造价工作的"宪法",以后不管用什么软件算量,较终都要回归到规范要求。
2. 进阶阶段:吃透定额与计价原理
基础打牢后,就该啃"硬骨头"了。这个阶段重点掌握消耗量定额和计价方法:
《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》(土建工程):虽然现在都是用各省的定额,但这本全国统一定额是"祖宗",理解了它的编制原理,再看各省定额就像看白话文。特别注意定额计量单位的换算,比如10m³和100m²的区别,当年我因为这个细节算错过一个地下室的混凝土量,被师傅骂到怀疑人生。
《建设工程计价》(造价工程师考试教材):别看是考试用书,里面的"工程量清单计价程序"和"合同价款调整"章节,简直是为实操量身定做的。建议把"不可抗力导致费用调整"那部分用荧光笔标出来,这是结算争议的高发区。
本省的《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》及基价:这本必须人手一本!翻到目录能背出每章有多少节,翻到任意一页能说出人工、材料、机械的含量组成,才算真正入门。偷偷告诉你,定额附录里的"材料损耗率表"是做成本分析的神器。
3. 实战阶段:软件操作与案例分析
造价工作较终要落地到软件和项目上,这阶段需要三类教材:
算量软件教程:广联达GTJ、CAD安装计量等软件的官方教程就够用,重点看"自动识别功能的边界条件设置",比如识别梁的时候,梁与柱重叠部分软件是怎么计算的,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工程量 accuracy。
《建设项目造价案例分析》(历年真题集):真题里的"工程量计算与计价"题型,建议打印出来手动算三遍,头等遍按教材步骤算,第二遍用软件验证,第三遍对比两者差异。我带的实习生里,能独立做完5套真题的,出去找工作起薪直接多2000。
行业大咖的实操笔记:比如《造价员工作手册》(张国栋著),里面记录了大量现场签证、洽商变更的处理技巧。印象较深的是他写的"土方开挖放坡系数的现场签证技巧",直接帮我在去年那个边坡支护项目里多要回了30万。
二、教材怎么选?3个避坑指南帮你省下冤枉钱
1. 认准"官方嫡系",远离杂牌教材
很多新人喜欢买那些"30天速成造价"的畅销书,结果学完还是不会算量。记住一个原则:教材选住建部、各省造价站编写的"蓝皮书",其次是高校土建类专业的国家级规划教材。这些书虽然封面朴素,但内容经得起推敲。我办公室有本2008年版的《建筑工程概预算》,现在还偶尔翻出来查一些基础数据。
2. 版本选择有讲究,新老结合效果好
有人觉得教材越新越好,其实不然。清单规范和定额要较新版(比如2023版清单规范),因为里面的计算规则可能有调整;但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》这类讲工艺的书,2010年以后的版本都能用,施工工艺的变化没那么快。建议把新旧版本的定额对比着看,比如2013版和2023版的混凝土章节差异,能帮你理解政策调整的逻辑。
3. 别贪多求全,重点教材反复啃
我见过较夸张的新人,买了23本造价相关的书,结果每本都只翻了前50页。核心教材不超过10本,其中《清单规范》、本省定额、《计价》这三本要翻到书脊开裂。我的做法是在教材空白处写满批注,比如看到"暂列金额"就写下:"去年XX项目暂列金额按5%计取,结算时实际发生了3.2%",这样下次看到就能联想到实际案例。
三、不止于教材:3个让学习效率翻倍的秘密武器
1. 规范条文配"白话解读"
直接看清单规范原文太枯燥?推荐关注"造价者之家"公众号的"规范解读"专栏,他们把"13清单"和"23清单"的差异做成了对比表,还配了施工照片。比如"项目特征描述"这一条,原文写得很抽象,他们配了一张卫生间地砖的项目特征描述实例图,瞬间就明白了。
2. 用"工程图纸"做教材练习
光看教材不练图纸等于白学。去"筑龙网"下载一套完整的图纸(较好带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),从建筑图到结构图,从算土方到算装修,完整算一遍。我当年算的头等套图纸是一个3层办公楼,光楼梯就画了20多张草图,虽然现在看来很笨,但正是这种笨办法让我彻底搞懂了楼梯的工程量计算规则。
3. 加入"造价实操交流群"
找几个活跃的造价交流群,每天看群里讨论的问题。上周群里有人问"飘窗板的混凝土量算到哪里",有人说算到板里,有人说算到挑檐里,较后有个老法师贴出了本省定额的条文截图,大家才恍然大悟。这种实时讨论比自己啃教材效率高太多,还能顺便了解行业动态。
四、老造价员私藏:教材高效学习法(附实例)
1. "三遍读书法"让教材变薄
头等遍通读:像看小说一样把教材过一遍,重点看目录和小标题,记住大致框架;第二遍精读:对着规范和图纸看,遇到不懂的术语立刻查资料,在书上做标注;第三遍跳读:只看重点章节和自己标注的难点,把知识点串联成思维导图。我用这个方法学《计价》教材,从头等遍看3小时/章,到第三遍40分钟/章,效率提升4倍。
2. "场景代入法"解决"学了不会用"
看到教材里的知识点,立刻联想实际工作场景。比如学到"不可抗力费用承担原则",就假设自己正在处理一个台风导致停工的项目,甲方、施工方、监理方会怎么扯皮,哪些费用该甲方承担,哪些该施工方承担。去年我带的实习生小王,就是用这种方法把合同条款背得滚瓜烂熟,现在已经能独立处理索赔文件了。
3. "错题本+成功案例"双轨记录
准备两个笔记本:一个记错题,比如算量时漏算了梁垫体积;一个记成功案例,比如经过优化清单项目特征描述,帮助施工方多结算了5万元。每个案例都要写清楚项目名称、问题描述、解决方法、依据条文。三年下来,你会发现这本笔记比任何教材都珍贵。
学习造价没有捷径,但选对教材和方法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。记住,较好的教材永远是正在做的项目,把每快速算量、每一份结算都当成学习机会,遇到问题先翻教材和规范,再请教前辈。当年我师傅跟我说:"造价这行,三年入门,五年精通,十年成精",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你。踏实下来,把基础打牢,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啃教材的自己。
- 详情请进入荆州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5623668780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jzyoulu.5zix.com/news/139634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荆州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造价员学习教材是什么的全部内容。